聚焦 | 2020高考作文,襄阳一中高二学子来试练啦!

d69ab0e24aa7597318c38fbee4101736.png

[前言]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会引起社会巨大的关注,或追忆自己当时高考作文写的是什么题目而充满感慨,或憧憬未来我的高考作文会是怎样而充满期待。隔着悠远而浩渺的历史烟云,襄阳一中高二学生看到作文题后信心满满,也想尝试同写一篇考场作文,去感受齐桓公任人唯贤的领导艺术、鲍叔的知人与胸怀、管仲的贤德与贤能,而这三人合力、同仇敌忾,不也正映衬着当今世界通力合作、全民战疫吗?以古鉴今,古人的言行品德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襄阳一中高二学生的优秀试练作品吧!


[原题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习作]

忆古昔管子促霸业,看今朝青年兴华夏

高二22班杨紫怡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诗书中,我们领略过异域风情,感受过人生百态,也了解过那一个个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物。今天的读书会,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忆古昔管子促霸业,看今朝青年兴华夏》。

“在其位,谋其政”,管仲事于公子纠,尽力为其夺君位;后身为人臣,向国家贡献出自己的才智,促使齐桓公成其霸业。他在以自己的贤能,将自己的职责做到尽善尽美,向上级向国家做出贡献。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之时,肩负时代重任的青年,也应像管仲一样,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

孔子言,桓公九合诸侯为管仲之力也;鲍叔宁可甘居其下,也要进谏桓公重用管仲。这无不体现了管仲本人之贤才。要想有所成就,有所贡献,空有一腔热血是难以实现的。钱学森,南仁东,黄大年等等这些科学家们,为国贡献才智,建设国家,留下美名,但他们的基础都是学有所成。他们能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科研,积累专业知识与素养,充实自我,并且学以致用,让自己所学成为国家实质性的建设。而吾辈青年,当今正以自己最饱满的姿态去汲取知识,要想发光,就要积攒热量,唯有潜下心来,完全投身于学业,才可有更充实的收获,才可更好地完善自我,有发光的资本。

然而,机遇亦是良好的助燃剂。管仲有鲍叔知人,有齐桓公不计前嫌,得此良机施展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机会可能来得不声不响,走的无声无息,学会抓住机遇,亦不可忽视。任正非带领华为在受美国打压的情况下,在团队努力突破技术发展创新的基础之上,能抓住中国鼓励创新的时代机遇,发展自己的品牌,他们在一步步前进,相信未来是无限可能。青年是未来和希望的象征,我们把握中华复兴时期的优良教育,抓住这个时代提供的技术与平台,展现自己的无限可能,就能像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华夏这束光更加耀眼。

兴华夏,不可盲目而为,要据其所需。明天和意外总是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新冠带来的灾难无法估量,此时便是国家危急之时。无双国士钟南山有其能,毅然决然赴国之所需,还有李兰娟等的逆行者们共赴前线,他们都是以己之能,献身国之所需。我们在后方为防护工作贡献一份力,也要响应时代的大需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培养创新精神,为的就是能在未来祖国受到灾难之时,可以有能力去对抗,去减轻甚至解决苦难。

历史的长河里已经留下了前人们不朽的成就,而未来将由我们书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你,在我。亲爱的少年,我们不能懒惰,不能无所事事,那样就像背对着太阳而行,只能看得见自己的影子。我们要奋进,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把握机遇,要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高二(6)班 曹丹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中国五千年岁月长河,是先人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的宝藏。每每回顾历史,都能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意味。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齐桓公宽以待人的大气量,鲍叔牙的谦虚宽容的大格局,正因他们高尚的品德,铸就了一代春秋佳话。但管仲在其中的功绩更是无可磨灭。正如孔子所说:“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他被重用的原因,不仅仅是齐桓公的接纳,鲍叔牙的推荐,更是他深厚的实力底蕴和博学智慧。所以只有拥有足够实力,才能开阔一方舞台。实力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有分量的语言。

对个人来说,实力是我们抓住机会的资本。

《天演论》中曾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洪流中,要想脱颖而出,叱咤一方舞台,就要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随时代一起进步发展,才能赢得他人的眼光与尊重。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刘备可以一而再再而三不顾险阻的去请求诸葛亮的帮助呢?是因为诸葛亮的实力配得上刘备的真心相待。有人说诸葛亮幸运,遇到了一位明主。确实,在乱世中的确有很多未被发现的英雄,比起他们,诸葛亮获得了伯乐的赏识。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实力,就算有这个机会,也会从手缝里溜走。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抓住自己的机会。

对企业来说,实力是产业发展创新的动力。

当前已形成全球化格局,世界更是一脚踏入了5G,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市场上小企业不断冒出头来,但是又被一波一波的风浪给刮倒,敢于尝试固然是好事,但是光有信心而不去扩展实力是不够的,信心诚可贵,实力价更高。反观那些屹立多年不倒的品牌,它们不断地充实自己,广纳人才,结合大众去创新,如果把企业比作是奔跑的车,那么实力就是他前进的汽油,实力越强,才能跑得越快。去年,美国对中国的华为品牌进行了压榨,一个国家会不惜用大的力量去压榨一个民营企业,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但是华为并没有因此而关门走人,它用自己的实力打破了技术壁垒,宣告着它的地位。若以实力作为基底,就不会无路可走,也不会退无可退。

对国家来说,实力是抵抗外来入侵的力量。

19世纪中期,打响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意识到了外来入侵者的强大,国民怒吼,不甘,但是这些并没有赢得外来入侵者的同情和怜悯之心。当时的中国没有与之对抗的实力,只能任人宰割。正如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说:“没有实力的愤怒,是没有意义的。”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积孕的实力足够对其他国家进行反击,在此次疫情中,中国就用自己的医疗实力获得了外界的肯定。实力,是对抗外界的有力武器。

高考从不相信运气,只青睐实力。其实人生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只能马不停蹄的奔向世界,去寻找自己的未来。只有我们有一定的实力,才能像管仲那样绽放光彩,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高二1班 张心格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熟读经书的你是否知道,因为宰相肚里能撑船,造就了齐桓公的千秋霸业?因为知恩图报佐君主,试管仲充分发挥自己贤能?又因为甘为伯乐识骏马,让鲍叔牙辅佐一代明主得以成功?诚然,管仲的尽忠之贤,齐桓公的用人之道让人佩服,但还是鲍叔牙的谦逊知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今天演讲的题目便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鲍叔牙最令人称赞的便是他知人善任,成就他人。司马迁曾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因为他甘为伯乐,甘为人梯,他的举荐,让千里马管仲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让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让齐国一统天下,匡九州而合诸侯。周文王识河边钓鱼的姜太公,灭商立周,改朝换代;萧何月下追韩信,让韩信为刘邦任用,建立汉王朝。倘若没有鲍叔牙,那么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管仲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齐国也很有可能无法统一天下。

鲍叔牙能够识人只是作为伯乐的第一准则,想要让贤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还需要认清自我,谦虚礼让。鲍叔牙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非是建功立业,而是识人知人,在君主幕后默默辅佐。他做到了认清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便积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向齐桓公进谏,自己没有管仲一统天下的能力,如果想要成就霸业必须要有管仲的才能。若过鲍叔牙没有认清自我,谦逊让贤,即便有着伯乐识马的能力,又何异于“执策邻之,谓无马于天下之庸人。”

即便鲍叔牙有着知人之能,让人之贤,却没有大的审视格局的能力,即使让管仲发挥贤能,也无法在历史变迁的海波中激起大的浪花,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所以在当今大国涌起,时代的更替,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学习鲍叔牙的审时度势,顾全大局的能力,聚英才而使之尽其能,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像现今的疫情,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发挥各有所长,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战士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基层工作人员服务百姓。这样才能使乌云不蔽月,疫情不挡春,让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

管仲常有,而鲍叔牙不常有。怀伯乐之心,尽自己之能,使滴水凝成的汪洋浇灌祖国富饶之地,让萤火汇成的星河照亮祖国前进之路。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立德树人  有容乃大

高二(18)班 杨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往来学友,齐聚一堂。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于此与众共讨,把笑欢颜。

无论是齐桓公对人才的重视,还是鲍叔的知人知事,亦或是管仲的足智多谋,都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精髓之品华,彰显了仁人之慷慨气概。三种人生,三位人物,这不仅仅是历史存留下来的绝唱,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重磅话题。

平心而论,对我感触最深的无疑是鲍叔。

《资治通鉴》中有这么一句话:“才者,德之贤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领略过齐桓公不计前嫌审时度势的领导风范,我们佩服于管仲知情知理淡泊名利的精神。毋庸置疑,我更欣赏鲍叔顾全大局,举贤授能的宽阔胸怀。

知人能让,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胸怀。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大多数依然存在着“互不相让”的私欲,纵使自己仍有不足,也不愿将机会白白拱手相让。然则天下事,目标无一不是为了最终的大同才能构建自己的小利。鲍叔知人知己,知道自己才学上的短板,通晓管仲身上的横溢之才,最终向齐桓公举贤授能。这样的胸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物质社会下的浮躁容易使人走失心智,也更容易隔离人心的距离。倘若我们能够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弱势,肯定他人的长处,何不为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舍弃小我,成全大我,这不单单能释放整体的合力,也能升华个人的魅力。遥看古今,鲍叔提出任用管仲辅佐齐桓公建议的同时,也直接效用于国家的整体利益。四顾眼前,疫情席卷的狂潮仍在继续,无数人诚惶诚恐,无数人万众一心。中国对疫情胜利抗击也为全世界作出了先范,中国经验正拯救灾难人民与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这样心心相连,息息相关。春暖花开,遍地世界。于我们而言,顾全大局的意识应深深驻扎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世界之大在于边界,心胸之大在于宽容。古人云:“开诚心,布大度。”海纳百川,纳的不是水,是人心深处的容量。问问自己,你是否因为一件小事与人争执不下?你是否因为莫须有的言论面红耳赤?你是否滥用过道德的尺度去纠缠不值当的交易?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但真正的宽容,应该是面对人事之前淡定从容的礼貌,应该是明白事理懂得退让的风度。鲍叔的行为无不深刻体现了这一点。立德树人,首先要树心,才能树行。

习总书记说:“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确,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养,深刻自己的品德意识,做到明理晓畅 严于律己。

整个世界多姿多彩,这个社会纷繁复杂。满招损,谦受益。讲究认真做人,学会细致做事,是我们从鲍叔身上学到的智慧之道。

立德树人,德智在前;有容乃大,宽容当立。秉承于此,我们义不容辞。成就自我,我们务必躬行。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谦谦全局观,泱泱大国魂

高二2班 张曾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主题是:谦谦全局观,泱泱大国魂。

那是风云涌动,波澜四起的时代,一个贤主与人才互相配合,最终成就一代霸业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脱颖而出。齐桓公为人谦逊,知人善任,乃是一代明君;管仲懂得变通,善于治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才;而鲍叔牙在这段历史中虽然扮演的是一个伯乐的角色,但“甘居其下”四个字,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事国而先,顾己而后,甘居人下者。公子纠战败,齐桓公正值用人之际,鲍叔毫不犹豫的推荐了自己的好友管仲,并自愿甘居其下,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造就了“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的佳话。那是一种不为小我,只为大国的意识,那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那更是一种以国为先,以百姓为重的境界。

全局观念,智者文化,大国魂尽现。泱泱华夏,浩浩千秋,五千多年以来,统筹全局,以国为先,便是我国不变的智者文化,华夏之魂。光武帝刘秀曲身事贼只为替兄长刘寅报仇,疫情期间政府不记成本大力支持医疗,百姓纷纷捐助只为守候这一方安宁。反之,亦有兄弟射雁为烹饪方法争吵,为牟己利不惜出卖他人的例子。既而,前者是光辉的,是耀眼的,刘秀忍辱负重,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繁盛时代。中国疫情好转,在国际舞台上更显大国风范。而后者只能望雁兴叹,徒留笑柄罢了。由此观之,“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不足以谋一时”,只有真正做到以大局为重,参透智者文化,牢固大国之魂,才可成大事也。

胸怀宽广,格局宏大,忌本位主义。朱德曾言,“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是了,只有心胸宽广,才能容的下大事,若是锱铢必较,小肚鸡肠,又谈何以全局为重呢?怕不是只守着自己的一分利益“颐养天年”了吧。然,只仅仅满足于心胸宽广不做长远打算也是不可取的,心胸再宽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是无用功。因此,在我看来,胸怀与格局应该是并驾齐驱的两辆马车,既要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君子胸怀,又要有追溯过去,展望未来的格局,才是“谦谦全局观”的精髓。

今日青年,主动担当,建全局意识。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仿佛还没经历什么,十八岁便这样来到了,现在的我们即将步入社会,面对的将是另一个更纷繁的世界,全局观念尤为重要。然,树立或提高大局意识,绝不该是空泛的政治表态,应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十八岁教给我们的第一课,便是责任与担当。在这个属于十八岁的我们的时代里,包容是胸怀,担当是格局。包容这个众生喧嚣又信息爆炸的世界,担当属于我们中华儿郎的责任。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只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建立以国为重的大局意识,我们为之奋斗过的每一件微不足道小事,都必将在大辉煌的带领下熠熠生辉。

谦谦全局观,泱泱大国魂。看的是古今,思的是未来。愿十八岁的我们,拨云见日,彰显华夏风范。亦愿我中华大国之魂,在一代又一代极具大局意识的青年人的引领之下,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心有格局,一匡天下

高二17班 王雨薇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读书会发言的的主题是“心有格局,一匡天下”。《国语》这本记载春秋纷争的书中精彩的故事千千万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管仲,齐桓公,鲍叔三人之间的故事。管仲和鲍叔都是杰出的臣子,正是由于他们二人的努力才能让齐桓公最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换个角度想那齐桓公是有什么样的魅力才能将两位相当能干的贤才收入囊中?在我看来是齐桓公心中的格局决定了他能广收人才,一匡天下。

想必有同学会发问什么是格局呢?格局是一个人的心胸,是一个人的眼界,是一个人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格局是心胸,心胸宽广是成大事之人必备品质。齐桓公与公子纠争位之时,管仲为了帮助公子纠甚至对当时的齐桓公动了杀心“箭射中其衣带钩”。虽然有这样的过节但是齐桓公为君主之后仍然用他宽广的心胸接纳,重用管仲。换做我们常人的思维,有几人能做到向齐桓公这样将曾想杀死自己的人放在身边还给予重用?可见齐桓公的心胸之广,格局之大。这足以印证古言“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广的心胸是我们想要成功的必备要素。所以,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学习齐桓公这样宽广的心胸,才能如他一般成“一匡天下”之大事。

格局是非凡的眼界,拥有非凡的眼界才能达到常人无法触及的高度。齐桓公任用管仲并非单单是心胸宽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非凡的眼界,他能看出管仲在日后能给予他莫大的帮助。正如孔子所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为齐桓公一匡天下的伟业作出了莫大的贡献,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管仲也就没有“一匡天下”的局面。管仲和的实力非凡无不证明着齐桓公的眼界非凡。若是齐桓公将目光仅仅停留在管仲只是敌人的臣子那么短浅,管仲也不会被重用,跟不会有后文“一匡天下”的故事。再者“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若是没有眼界何能善假于优质人才走向成功呢?因此我们应要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这样站得高看得远的眼界才能像齐桓公那样一匡天下,成就伟业。

格局是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接纳意见方能走向成功。鲍叔向齐桓公提出任用管仲的意见,齐桓公不仅虚心接纳意见还给予管仲重用。正是齐桓公虚心接受意见才让管仲这一贤才妥妥被自己收入囊中。历史长河中类似的例子不少,如刘备虚心接受诸葛亮的意见才建立蜀国;《曹刿论战》中肉食者接纳曹刿的意见方能打赢胜仗:《烛之武退秦师》中君主接纳他人意见任用烛之武才避免灭国之灾等等例子无不证明虚心接纳意见是何等重要。作为学生,我们也应当虚心接纳老师家长的意见,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最终走向成功。

最后,我想通过这次发言告诉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有齐桓公那样的格局。格局决定人生的高度,我们要“九万里风鹏正举”就需要大的格局。相信我们只要努力提高自己心中的格局,就能取得齐桓公“一匡天下”那样的成功。

愿我们都能像李白的诗句“希君生羽翼,一代北溟鱼”。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