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躬行与静思——特殊时期下网络直播教学的思与悟

罗玉瑶

1585644853168813.png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若是往年,一中校园里必定师生齐聚,书声琅琅。而今,全国中小学生因为新冠病毒作乱被迫居家防护,居家学习也就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早在“战疫”打响之初,襄阳一中就发挥了省重点中学应有的反应力和洞察力,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提前做好线上教学准备工作,迅速安排教师培训,而我也有幸成为第一批参与线上网络直播教学的老师。所谓“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朱熹《朱子语类》),正是在多次直播讲授和听课的实践中,我有了新的思考和体悟。

一、准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人民教师变身为“十八线主播”,需要每一位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和实际准备。

首先是要调整心态,迅速适应。其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就强调“注重时代性”,要“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第3页)。在常规线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课堂常见的“调味剂”,用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语文课堂上的诗文范读视频、以及利用希沃白板开展师生互动等等。新时代的语文老师们对此早已能够熟练操作,网络教学也已渗透到课堂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今的直播课,不过是将网络和多媒体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并非“另起炉灶”,自然也不必惊惶和排斥。接受它只是开始,适应它才是关键。早起自习要打卡,课后作业网上阅,疑难问题电话解,备课录课反复改……我们似乎和电脑、手机形影不离。这种特殊的工作状态下,乏味和倦怠相伴而生,因此,强健的体魄和平和的心态也是网课期间维持教学热情的重要手段。此外作为一名“传道受业解惑”的语文老师,我还肩负着帮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7页》)的重要使命。灾难当前,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让学生们知道时代的灰粒会落在每一个人身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让学生知道有老师、家长、学校与之同学习、共奋斗,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其次要积极学习,掌握多种技能。线上教学听来简单,实则步骤繁多,操作复杂。乐课网、智学网、QQ课堂、钉钉……线上APP层出不穷,每一个都要熟练掌握,切换自如。这种情况下,不学习,你就OUT了!还记得最初接到直播教学任务的那一天,从观看乐课网的操作视频到等待技术员排课,最后进入网络课堂试讲,我在新奇、紧张与忐忑中度过了四五个小时,只为了能在第二天课堂直播时不出任何差错。在多次讲授过程中,我又逐步掌握了抽答、奖励、播放微课等多种技能,到如今,讲授直播课已能应对自如。此外,我还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录制简短视频帮助他们规范答题、解答疑惑。

最后要有过硬的“装备”并营造安静的授课环境。线上教学“装备”有二:一是硬件设施到位,包括电脑、耳机、话筒、手机等设备要齐全;二是“软件”够新够高效。逻辑清晰的授课思路、精心制作的PPT课件、清楚响亮的口语表达、高效迅速的师生互动、以及灵敏的随机应变能力等等教学软件更是缺一不可。可叹我入行不久,于此一途还要多加努力。而安静的授课环境更是师好、生好、大家好。想来学生一天端坐电脑或手机屏幕前,已是相当疲惫,若此屏幕再传来嘈杂的说话声,学生的烦躁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每次上课前我都保证门窗紧闭,甚至反锁,避免中途被人打扰。讲授过程中也多使用耳机连麦,减少噪音干扰。

可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足的课前准备是上好网络直播课的前提。

1585644919341543.png

二、教学过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线上网络直播课有它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实现“三环七步”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法展开讨论,听和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长此以往,一来,学生会因为教学手段的单一产生厌烦心理;二来,也不利于培养学习能力。既然网络成为教学的唯一途径,那么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呢?在高二年级语文组老师们的精心研讨与安排下,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一是学生充当主讲人,分享课外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高二(17)班的覃志远同学分享了自己阅读《三国演义》后的收获和体会,由《临江仙》词开篇,介绍了他对书中人物司马懿的解读,并旁征博引,结合《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对照阅读,见解新颖独到;高二(18)班的杨燃同学则就《平凡的世界》分享了她在阅读中分析和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鞭辟入里,深入浅出。两次分享课都是在语文组老师们提前把关、学生多次试讲的前提下完成的,整个课堂讲授流畅,课件制作精美,高二年级反响热烈,不少学生都跃跃欲试,争做主讲人。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有着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和勤思考、勤动手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也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是“整本书阅读”的有益探索。

二是利用微课进行名著推介。在学习《外国小说阅读与鉴赏》这本书时,鉴于课文多是名著节选篇目,有长有短,并不完整,不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和主旨,因而每次课上都会利用微课视频对课文关涉的整本名著做一介绍,既包含作者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亦有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叙述,帮助学生梳理来龙去脉,了解创作意图,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主旨。当下,信息爆炸、书籍名目繁多、良莠不齐,利用线上直播进行名著推介,不仅方便获取更多的名著信息,学生也自会根据兴趣有选择地阅读,这也是名著推介的最终目的。

三是鼓励学生巧绘思维导图整理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记笔记不仅利于当堂巩固知识,而且便于日后查漏补缺。但照搬课件、一字不落的笔记值得推崇吗?答案是否定的。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呈现每堂课的知识要点,不仅节省时间、避免笔记冗杂,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将知识进行整合与归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585644961714155.png

(图为指导学生绘制的作文思维导图)

 

我发现,线上教学不是老师们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大舞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线上教学路径单一,需要老师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用“花式”教学让网课生动有趣。

 

两个月的居家教学生活于我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也产生过许多焦虑和疑惑:课程如何安排?如何及时做出反馈评价?如何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好在,有语文组老师们的全力协作:新课内容、练习组卷、作文评讲、试题发布等等教学任务都一一落实到每位老师身上,大家在高效完成规定板块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周一和周四的集体备课会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这对我这个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此外网络直播授课更加方便我旁听不同老师的课程,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紧跟时代步伐,掌握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素养,增强执教能力;灵活展开教学,不断反思进步。疫情的特殊时期下,作为青年教师在思想和行为上都不可懈怠。不得不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