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诗书 文润气华
襄阳一中 刘建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美丽的一中校园,绿树葱茏,桔柚飘香;奋进的一中学子,手握诗书,心香四溢。在全校师生的期待中,我们迎来了襄阳一中第二届读书节。
根据了解的情况,襄阳一中是全市高中学校中唯一一所为“读书”举办节日的学校,这充分体现了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学校对各位同学综合素质提升的高度重视。本届读书节以“牵手诗书,文润气华”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师生阅读素养,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大家以书本为友,和高人同行,与大师对话,打造一座“书香”四溢的文化校园。
李后兵校长在今年秋季开学典礼上讲过读书这个话题:“我们的教育是干什么的?其实就是三条:一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三是养成阅读的习惯。做到这三条,学生就会一辈子阅读,受益无穷。” 确实,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爱读书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志,也是人们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正所谓,“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天是读书节开幕式,借此机会,给同学们提几条读书的建议。
第一点建议是,读书要有选择。现在阅读推广专家有一句话讲得很好——读什么你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read),讲的就是读书选择性的重要。歌德也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那读了一本不好的书呢,肯定要受到不良的影响。现在市场上的图书,质量确实参差不齐,我们在选择读物时要多听一听家长特别是老师的意见,实在不行就读经过时间淘洗过的经典名著,当然也可以就着自己的兴趣进行专题阅读。
第二点建议是,读书要有方法。古今中外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们都很重视读书,而且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南宋思想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身边要永远带着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和语言,都要把它记下来。”毛泽东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读书方法都是他们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要形成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读书方法,多读书,读好书。
第三点建议是,读书要有态度。在当今网络时代,我们接触信息的途径无比方便快捷,我们受到的诱惑和干扰也是力度空前,这个时候,能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一本书,是很不容易但又是非常可贵的事。除了让自己静下来,还得有一种坚持的精神,在繁忙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能坚持的话,很容易就把读书的任务放在一边了。今年暑假期间,我自己读了三本书,主要的方法就是坚持。每天上下班都把自己要读的书带在身边,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拿出来读,坚持下来,成了习惯,一本本书就这样读完了。
最后一点建议,读书要有定力。有些书是心灵鸡汤,有些书是白米饭,还有些书就是硬骨头了,白米饭是必须要吃的,但鸡汤天天喝可能就会腻了,有时还要啃一啃硬骨头:我们能读《读者》,也要会读《沉思录》《随想录》,我们能读金庸的小说,也要会读《史记》《汉书》,我们关注明星的八卦,也要读一读那些伟人们的传记……选择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选择那些有深度要钻研的作品,就必须保持足够的阅读耐心定力,坚持下来,收获必定是惊人的。当然,还有一些书读了之后暂时看不见成效,似乎是无用的,但有用无用从来都是相对的,今天无用,明天或许就用上了,表面没用,实际已经从内在影响你、塑造你、提升你了。
老师们,同学们,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文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信息文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学习一辈子,一辈子学习!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捧起书本,潜心研读。让我们的精神因阅读而绽放光芒,让我们的校园因阅读溢满书香。我也衷心希望同学们在本届读书节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让我们的一中因书香满溢而更加精彩绚烂!
最后,预祝我校第二届读书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