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小组学习定成败——育中方略第三次培训活动记略

2018年6月11日至12 日,根据《襄阳一中教学改革整体优化升级方案》和第二次培训后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学校邀请育中方略教育集团的五位培训专家到我校开展了第三次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促进我校课堂建设管理制度和课堂教学评价办法的完善,从教学管控层面推动“三环七步”课堂模式建构的深入发展;促进鸿文名师提升提炼自身教学经历、思想的能力,立足于专题研究,做明白的老师、明天的老师,从科研引领方面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gy01.jpg

培训掠影

11日上午,五位培训专家转课、座谈,了解我校在课改推进过程中的课堂管理与监控办法,发现课堂操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专家们高度肯定了我校由教务处抓课堂常规管理、由科研处抓教研引领、由学工处和年级组抓学生自主管理的“三套马车式”管理机制;同时,也指出了制度落实不彻底、不够真实化和细致化的问题,强调没有小组运用的课堂一定是低效课堂,智慧的产生要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我校小组建设工作亟待加强。

gy02.jpg

培训专家座谈调研

随后,专家分头听课。我校鸿文名师张宇辉、王立波为专家和全校教师展示了三环七步示范观摩课;课后,汪兴益、齐永甲两位专家对示范课做了点评指导,提出了“展示是课堂最高级的学习形态”的观点,建议我校的三环七步课堂模式要在改进展示环节、丰富展示类型和形式上下功夫。

gy03.jpg

名师示范课(语文)

gy04.jpg

名师示范课(物理)

gy05.jpg

专家点评指导示范课

11日下午,培训专家、铜都双语学校副校长何文为督导员和教研组长作专项指导,介绍了从师、生、教、学四个维度对学校课改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进行具体规划的办法,分享了铜都双语学校在建设高效课堂学校管理与评价制度方面的经验。

gy06.jpg

专项指导:高效课堂学校管理与评价制度

与此同时,名师工作室活动在另一个培训场地进行。活动中,我校小组建设项目组负责人江涛老师介绍了自己在组织学校小组培训活动中的做法与思考,隆中名师张利宝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我的教育教学管理观”。之后,育中方略课程中心主任刘毅、铜都双语学校总校长汪兴益和我校特级教师王勇等三位专家,从培训者技能角度点评了两位老师的专题汇报,指出选拔和培养优秀培训者是学校名师工作室的重要责任和任务,并提出了把我校的“名师”打造成“明师——明白之师、明日之师”的希望。

gy07.jpg

名师工作室培训

下午七、八节,培训专家、铜都双语学校教学校长齐永甲从学科建设方面对课改过程中学校教学管理架构体系进行上位分析与指导,介绍了铜都双语学校学科发展共同体(即教研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分享了学科研备流程与方法、导学案的编写、课时分配和课程整合等方面的经验。

gy08.jpg

专项指导:学科建设制度与评价制度

6月12日上午,何文校长指导我校班主任如何建立小组建立和建设与评价制度,介绍了铜都双语学校的小组组架结构、小组评价和运营方式、小组的培训等,强调指出“学习共同体”(即小组)是高效课堂操作的关键,决定了高效课堂的成败;进而强调,建立课堂评价机制是培养和提升小组合作力、学生展示力的主要途径。

gy09.jpg

专项指导:小组建设与评价制度

上午三、四节课,齐永甲校长为我校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介绍如何建设导学提纲的管理制度与评价制度。

gy10.jpg

专项指导:导纲管理制度与评价制度

之后,汪兴益校长为我校全体教师做了题为“课变的力量”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课堂不变,教育不变;中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只有教、没有育的课堂,改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命状态,把人当人、让人做人、使人成人。本场报告激情似火,汹涌澎湃,用激烈、极度,甚至近乎极端的观点和方式,点燃、唤醒老师要不忘课改初衷,牢记课改理念,重新审视我校在课改中期不可避免的问题。对问题的认识,既要立足当下,扎根课堂,通过教研解决,也要回望来时的路、眺望迫近的学校文化,有高度有未来有信念。

gy11.jpg

专家报告:课变的力量

最后,育中方略张雪、刘毅两位主任为本次培训活动做总结,明确了培训后学校的工作要点:建立高效课堂学校管理与评价制度和学科建设管理和评价制度,选拔培养培训者,梳理集结课改成果,编辑《三环七步课堂操作规范》和《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手册》,着手筹办高效课堂节。

gy12.jpg

第三次培训后课堂建设实施策略

gy13.jpg

如何办好高效课堂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