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建设经验总结

高二(21)班   张承越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21)班的张承越,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工作心得。在组内,我担任化学科长,在班内,我担任化学科代表。下面,我将自己做科长与科代表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作为科长,要注重提升小组内的学习气氛,及时引导组员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1)在小组讨论中,要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果在讨论中只有一个人发言,那么其他的小组成员就很容易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小组讨论中,只有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小组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2)要能够监督组员的学科作业和平时的听写,大家都知道B班同学的自制力没有A班的那么高,能够自己完成课后作业和听写的同学少之又少,所以监督他们的作业与听写的完成情况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够提高每个同学的做题数量,从而提高每个同学的成绩。

3)主动找到小组内单科成绩薄弱的同学,进行一些鼓励和沟通,让他们把学习重心放在自己比较弱的学科上,消除短板,提高学习的信心。

作为科代表,要成为班内、组内学科学习的榜样,学科老师的左膀右臂。

1)作为一名化学科代表,首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过硬的知识储备,这样讲题的时候其他成员才会信服你,愿意听你讲。讲题时,讲出本题的考点,关键的知识点,讲清楚解题思路,指明错误的原因,于是,既解决了小组内的知识盲点,又增加了讲题的可信度,更让大家有兴趣更有信心学习这门学科。但有时你会发现有一些同学,他听完讲解后并不是十分理解,但又不好意思再次问你,两天之后你又会发现他会问你同样的题目,对于这样的同学,我们可以这样帮他,讲完题后让他自己复述一遍,在复述的过程中寻找他在知识上的漏洞,这样,就可以帮助他彻底解决问题。

2)要学会分级管理,就是由科代表管理科长,再由科长管理到小组的成员中,这样可以将任务细化,减少科代表的负担,比如说,在没有分级管理的情况下科代表收作业,对于没有交的同学需要自己一一排查,但在分级管理后,科代表只需检查科长上交的人数,而小组上交作业的人数再由科长检查,哪里出了差错,就找哪里的责任人,这样就可以合理安排班级里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3)要学会了解同学与老师的需求。在班级上,可以灵活布置作业,比如这几天其他科目的作业较多,科代表就可以少布置一些作业来减轻同学们的负担,若其他科目作业较少,你就可以适当的增加作业量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老师,科代表是老师的心腹,要了解老师想让你做什么,比如收发导学案,布置什么模块,收发作业等都要做到提前行动,不要让老师做出命令再行动,否则会让老师觉得很累,所以说科代表要学会灵活地变通。

4)科代表要能够管理课堂纪律,特别是平时的模块时间和收发作业时间,这几个时间段教室会比较吵闹,科代表要能够及时制止这些行为的发生,做到敢于管,善于管,这样才能够为班级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

以上几点时我的学习工作心得,希望大家在管理方面都有所受益,做的越来越好。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