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至16日上午,学校邀请育中方略教育集团总校长陈立和课程中心主任张雪,对我校课改升级工作进行评估、诊断和指导。这是育中方略对我校的首次诊断活动,目的在于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症结,明确后续集训工作的开展方向,保障学校课改整体优化升级的顺利推进。
育中方略陈立校长对我校课改升级工作进行评估诊断
15日上午8点,陈立校长和张雪主任参加了我校的课改工作例会。例会上,科研处郭建忠副主任介绍了升级工作的内容、过程和程度,督导专家反馈在听课、研课中发现的问题,教研组长们反映各学科的难点和困惑,对后期培训提出建议。
参加15日上午的课改工作例会
会后,两位专家在巡视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课堂教学情况之后,又深入到具体班级听课调研,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现实状态。下午,与部分教师代表座谈交流,认真听取一线教师的心声,明确课改升级后的教学新问题。
进行课堂调研、座谈交流,诊断课改问题
15日下午3、4节课,陈立校长作了两场简短的专项辅导,分别对我校的中层以上干部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培训指导。
15日下午,对我校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专项培训
在干部培训会上,陈立校长强调了管理即责任的观念,告诉大家,只有域内第一的学校,才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第一选择。襄阳一中目前担负着自我升级、真正实现“一中”招牌的历史使命,区域第一从何而来?从学校的整个管理体系而来。在这项系统升级工程中,管理干部要从制定各项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开始,“做事”、“成事”,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成就学校的未来。
我校干部认真聆听陈立校长的讲话
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会上,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陈立校长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其中,详细阐述了导纲编制的“三化”问题,建议先去“习题化、教材化、教案化”,再水到渠成地实现“问题化、任务化、探究化”。在教研方面,陈校长指出,备课组的备课任务是用好学习组织、激发学习动力,向着培养能力的目标设计学生的学习思路;教研组要从整合教材内容着手开始校本课程建设,从同册教材整合,到学年教材整合,再到三年教材整合,循序渐进。
指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解决教学、教研问题
16日上午,应学工处主任周波之邀,陈立校长与我校负责小组项目的领导及老师们进行座谈,就如何做好小组建设工作交流意见。陈校长认为,建设小组的第一步是正确认识“小组”。“小组”首先是一个小型组织,具备“组织”的一切要素,它化整为零,打破整班建制模式,将学习方式由集体授课制中的灌输式转向了自主合作式,是未来学校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小组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能力。小组建设的实施途径是建设好小组文化,学校层面要明确与规范小组评价标准,做真正的小组文化巡展。最后,陈校长建议学校组织班主任、老师到浙江台州始丰中学考察交流,多看多学,借鉴别人成果建设自己的课程。
与我校负责小组建设的领导及老师们交流意见
上午9点,陈立校长与我校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探讨名师发展之路。陈校长希望名师们从学生、学习、学科及课程等四个方面梳理经验、提炼思想,走“教而优则专”之路,成为域内最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随后,陈校长给大家布置了2018年需完成的三项任务:一是提炼个人的教育教学思想,写一篇教研论文;二是以自己的实际操作为蓝本,准备一个两个小时的讲座;三是由襄阳一中名师工作室牵头,成立全国高中导学案研究中心。
在名师工作室培训会上
襄阳一中现在正在做三环七步课堂模式建构整体优化升级活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各部门与全体一中人都须围绕这一核心工作,用心做事、高效成事、和谐共事,开辟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境界。